宋运璀璨星辰的宋代天文

  • 科研进展
  • 2024年06月17日
  •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其独特的魅力。 历史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在赵宋时期达到了顶峰”。 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辉,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源泉,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 让我们跟随《夜听歌谣》一起回顾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峰,特别是天文学,进入了鼎盛时期。 古代人们对星空、天体的观测迎来了最为丰富多彩的时代

宋运璀璨星辰的宋代天文

天文图吧_天文图片高清_天文图经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其独特的魅力。 历史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在赵宋时期达到了顶峰”。 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辉,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源泉,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 让我们跟随《夜听歌谣》一起回顾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峰,特别是天文学,进入了鼎盛时期。 古代人们对星空、天体的观测迎来了最为丰富多彩的时代,涌现了苏颂、韩公廉、黄尚、沈括等众多天文学家。

苏颂是北宋中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天文机械制造商。 元佑年间,苏宋遵照宋哲宗的圣旨,组织韩公廉等官员,利用自己丰富的天文、数学、力学知识,历经三年零四个月,终于做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发明。 。 天文钟——水运仪器平台。 该仪器集浑天仪、浑仪图像和报时器三大功能于一体。 整个仪器高约12米,相当于三层楼的大小:顶层是一个屋顶可打开的观测室,里面装有一个铜浑天仪,专门用于观测天体; 中室有一个旋转的宇宙,每天每夜自动旋转一周,用来显示星空,就像现代的天球仪一样。 底层是一个木制凉亭,里面装有动力装置和时钟。 水上天文台的诞生,是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巅峰。

为了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天上星星的运动情况,苏松和韩公廉设计制作了一种可以让人们身临其境地观察星星的仪器——假天象仪。 该乐器由竹木制成,从外面看就像一个特大的纸灯笼。 “灯笼”的表面根据天空中星座的位置开有孔。 人们一进去,就能看到点点光点,仿佛看到了夜空。 中心星罗棋布,“灯笼”通过转动枢轴即可旋转,生动地再现了天体东升西落。 几千年后,现代天文馆的星空演示就是基于这一原理。

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星图绘制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宋代曾进行过五次大规模天文观测。 南宋绍熙元年,天文学家黄尚将神宗元丰年间的第四次观测结果绘制成星图,淳佑七年,苏州著名石雕师王致远,把它刻在石头上。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宋淳佑天文图》,又名苏州石雕天文图。该图现藏于苏州博物馆,图上刻有1430颗星星,是现存最早的石刻天文图。世界上星星数量最多的。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天文学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他对浑天仪的改进,观测的准确性显着提高。 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注意到北极星实际上并不在北极的科学家。 为了测量北极星的实际位置,他连续三个月每天用浑天仪观测北极星,并绘制出上半夜、中半夜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夜晚,以及星空图上的后半夜。 最后他得出结论,当时北极星“很远”。 粗略的测量结论是天极有三度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法方面,沈括独特地提出了十二齐历。 这是一个纯粹的阳历系统:每年的第一天被定为立春,虫醒为2月1日……而小寒为12月1日。 这不仅符合天体运动的实际,而且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 沈括倡导的“十二气历”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在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比后来英国气象局使用的萧历早了800多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