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诺贝尔奖给天文学家留下了多少遗憾

  • 科研进展
  • 2024年06月17日
  • 中国新闻周刊:诺贝尔奖给天文学家留下了多少遗憾 2004年10月26日 08:34 中国新闻网 (声明:使用《中国新闻周刊》文章须经过书面授权) 本报记者/方玄昌 史玉岑编译 百年诺贝尔奖造成太多遗憾,但在天文学领域尤为突出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基本粒子研究领域。 美国科学家大卫·格罗斯、大卫·波利策和弗兰克·威尔切克因发现夸克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而共同获奖。 。

中国新闻周刊诺贝尔奖给天文学家留下了多少遗憾

中国新闻周刊:诺贝尔奖给天文学家留下了多少遗憾

2004年10月26日 08:34 中国新闻网

(声明:使用《中国新闻周刊》文章须经过书面授权)

本报记者/方玄昌 史玉岑编译

百年诺贝尔奖造成太多遗憾,但在天文学领域尤为突出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基本粒子研究领域。 美国科学家大卫·格罗斯、大卫·波利策和弗兰克·威尔切克因发现夸克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而共同获奖。 。

这是一个迟来了30多年的奖项。

但在排队等待诺奖的人中,有比大卫·格罗斯等人“年长”的“参赛者”。 他是1964年提出“类星体是遥远宇宙中的一种天体”理论的人。马丁·施密特,现居美国的荷兰科学家。

施密特的理论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四大发现之一,其他三人均已获得诺贝尔奖。 施密特现年75岁。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时,不少科学家都会感叹:再过几年,诺奖评委会可能又会出现一个巨大的遗憾。

施密特迟迟没有获奖,与他的理论属于天文学领域有关:诺贝尔奖没有天文学奖,但把物理奖颁给天文学家,有点像“喜鹊窝”。 在诺贝尔百年历史上,这曾造成不少遗憾。

哈勃去世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改变了主意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由于哈勃在天文学方面的巨大贡献和影响,有人主张授予哈勃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诺贝尔奖评审团中的一些保守派人士表示,获奖学科不能随便跨越。 结果,哈勃最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但1953年哈勃去世后,瑞典评审团感到遗憾:哈勃未能获奖不仅是他自己的遗憾,也是诺贝尔奖的遗憾。 但死人不能获奖,这个原则不能改变。

后来,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方面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物理内涵,天文学和物理学相互渗透。 也许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哈勃式的遗憾,诺贝尔委员会最终放弃了最初的坚持,开始给天文学家颁奖。

20世纪60年代以来,汤斯(Townes)(他用微波激射理论证明了宇宙中分子的存在,从而导致了分子天文学的出现,最终使人们认识到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于宇宙本身)和贝特(Bethe,提出恒星由核聚变提供动力的理论),因其杰出成就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与天文学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已有8人,共计14人。 (其中 6 个纯粹是天文数字)。

伽莫夫和“B2H”为他人制作婚纱

1978年的物理奖由两位无线电工程师获得,一位是彭齐亚斯,另一位是威尔逊。 他们在接收美国发射的行星际探测器的信号时,意外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他们发表的论文只表示他们探测到了来源不明的微波,并不知道他们发现了大爆炸的重要余辉。 与他们同时,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正在以明确的目的寻找大爆炸的余辉。 文章一发表在这里,他们立即意识到这正是他们要找的东西。

当时提出大爆炸理论并预言余辉仍然存在的伽莫夫还活着。 根据诺贝尔奖的颁奖原则,它更注重原创理论(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获奖,但其理论的验证者吴建雄女士因此无法获奖)原因)。 因此,诺贝尔奖颁给伽莫是理所当然的。 丈夫。

然而,最终的胜利者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这两个半途而废的理论测试者。 作为大爆炸余辉的计算者,伽莫夫的两名学生和给出解释的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个小组,都未能获得诺贝尔奖,只能靠边站。

伽莫夫本人对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一笑置之。 但在他去世后,诺贝尔奖显然留下了第二个巨大的遗憾。

类似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获奖的情况也发生过,即文献所说的“B2H”故事。 这是一个核试验物理学家团队,三人一起工作。 “B2”指美国波比夫妇,“H”指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伊尔。 在Bobuis中,妻子专门从事观察,而丈夫只从事理论。 他们与霍伊尔合作的主题是宇宙中重元素的起源。 妻子观察,丈夫解释。 如果数学上有任何问题,我们会联系霍伊尔。

他们的理论成功后,他们需要做一些实验室验证。 为他们做实验室验证的人是一位从事核物理加速器的科学家,名叫福勒。 他不懂天文学,完全按照“B2H”设计的步骤进行。 做实验。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的成果最终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是实验者福勒,而天才团体“B2H”只能寄希望于该奖项。

第一个靠近水塔的月亮?

1970年物理学奖授予瑞典天体物理学家阿尔文。 在获奖之前,他在整个科学和物理学界仍然相对不为人知。 那一年,有很多有争议的候选人,但最终,阿尔文却被大家莫名其妙地选中了。 后来人们猜测,这与阿尔文是瑞典科学院的科学家有很大关系,是一次“秘密行动”的结果。

更让后人难以接受的是,阿尔文的主要成就是将等离子体物理学应用于天文学,创造了等离子体物理学; 但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是为了探索太阳系的起源,即用等离子体物理学来解释它。 太阳系的起源。 这一理论基本上已被学术界完全否定。

当时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理论有很多,但阿尔文理论的影响力绝对排在前10名之外,最终被淘汰。 当他获奖时,人们已经在谈论这件事,认为他获奖是最糟糕的开始,因为他是瑞典人。

老师抢学生学分:诺贝尔奖也存在抄袭现象

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授予天文学家,再次引发争议。

此次物理奖的两位获奖者来自两个不同的学科。 物理学家赖尔是射电望远镜之父之一,也是无线电技术的创始人。 他因为技术而获奖,这与诺贝尔奖强调理论的原则背道而驰。 但这没什么。 更大的矛盾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在另一位胜利者休伊什身上。

休斯一直在使用射电望远镜来观察行星际闪烁现象。 他有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女研究生,名叫贝尔,她勤奋地利用射电望远镜探测宇宙,在不同的地方寻找星际闪烁。 随后,贝尔在某个天空区域收到了信号。 该信号是脉冲信号并且是有规律的。 她坚信那不是附近的噪音,而是来自宇宙。

贝尔找到了她的老师休伊斯,希望得到一个解释。 结果,休伊斯认为这是一个外星人(当时称其为“小绿人”)并鼓励她去探测它。 贝尔继续观察并发现了这个脉冲的模式,包括它的波长,然后发现了更多的“小绿人”。

这时,老师仍然认为那是外星人。 这时,其他人,特别是来自美国普林斯顿的科学家表示,这就是20世纪30年代超新星观测者和物理学家预测的物体——中子星(即脉冲星)。 这很快被证明是一项重大发现,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不幸的是,休斯在获奖论文中提名了自己,而不是他的学生贝尔。 而且在颁发诺贝尔奖的时候,根本没有提及他的学生。

该理论不是休斯提出的,而是由学生贝尔做出的发现(题目不是休斯选择的,而是作为任务分配的),对发现的解释也是由其他人完成的。 休伊斯知道他没有做的一切,甚至给出了错误的方向指导。 结果,他还是获得了诺贝尔奖。 其他人则对贝尔感到不公平,同时,这也成为诺贝尔奖中罕见的抄袭案例。

事实上,其他各个领域的诺贝尔奖也曾出现过错误或遗漏,但这可能与天文学没有单独的奖项而是“依附”于物理学有关,因而造成了特别多的遗憾。 如果诺贝尔早就设立了天文学奖,除了哈勃和伽莫夫之外,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作为现代宇宙和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工具显然也会位列获奖者之列,这样诺贝尔奖就不会迷路了。 当它授予爱因斯坦时,只是为了发展光电效应,然后被指控为“为了最后而牺牲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