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最新表彰8所大学科研能力再次获得认可
现代大学的职责,除了教书育人、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如今,大学已成为与科研院所一样重要的科研基地。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顶尖学府不仅拥有各领域学术带头人,还拥有一大批行业领先的“法宝”,以及大量突破性研究每年都会产生结果。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来自一流大学的科研力量再次成为主角——这十大科研成果中,有8项是由高校科研团队主导或完成的。
他们是哪些大学球队?
北京大学
(1)北大等:FAST精心构建主动重复快速射电暴
北京大学的天文研究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国内高校第三位,仅次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年,北京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之江实验室等团队,利用FAST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 FAST的中文全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我国乃至世界研究宇宙线的“国家重要仪器”。
这项研究构建了主动重复快速射电暴的统一图景,对于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2)深圳大学/四川大学等: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
该研究成果的主要完成者是来自深圳大学和四川大学的谢和平团队。 谢和平是著名力学与能源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四川大学校长,现任深圳大学深部地球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
该研究将界面相平衡、分子扩散等电化学反应与物理机械过程相结合,开创了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的新原理和技术,最终实现了直接电解制氢的创举。来自海水,未来潜力巨大。 应用空间很大。
申达
(3)北京大学等:揭示COVID-19的突变特征及免疫逃避机制
去年,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里程碑式胜利,医务人员和医学科研人员在此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北京大学华大基因的研究员曹云龙和谢晓亮一直是新冠病毒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多次取得关键成果。 2022年12月,曹云龙还入选《自然》评选的“2022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可见其研究的巨大影响力。
2022年,曹云龙、谢晓亮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熙团队合作,成功揭示了新冠病毒Omicron突变株的体液免疫逃避机制和突变进化特征。 该研究成果为全球新冠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科研参考。
(4)南京大学:高效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及组件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多年来从事新型薄膜光伏材料光电性能研究,在高效薄膜光伏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薄膜太阳能电池。
2022年,谭海仁带领团队重新设计了钝化分子的极性,大大提高了其对窄带隙钙钛矿晶粒表面缺陷位点的吸附强度,从而大幅提升了全钙钛矿串联电池的性能。 效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赵波团队是全球量子研究领域的领军者,也是国内量子研究实力的担当者。 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近年来,“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的建设,都离不开潘建伟团队的贡献。
这并不是潘建伟和赵波团队第一次入围“年度科学进步奖”。 甚至可以说,潘建伟团队是《科学进步年度》的常客。 此次,潘建伟、赵波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白春礼团队合作,利用射频合成技术,首次在钾原子和钾原子的混合物中相干合成超冷三原子分子。钠钾基态分子,为全球超冷化学研究做出贡献。 量子模拟提供了新的方向。
(6)厦门大学等:实现乙二醇合成新机理
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化学学院谢素元教授一直从事碳簇化学研究,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友珠是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化合物分子催化领域的研究。
2022年,谢素元团队和袁友柱团队联合中科院福建材料结构研究所等机构团队,采用新技术,实现了利用富勒烯缓冲铜合成数公斤草酸二甲酯——在温和压力条件下催化草酸二甲酯。 乙二醇规模。 未来,该技术有望减少生产中对石油技术路线的依赖,应用空间巨大。
浙江大学
(7)浙江大学:揭示飞秒激光诱导复杂系统微纳结构新机制
邱建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光子材料与器件专家。 现任浙江大学微纳光子学研究所所长,一直从事光子材料与器件、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研究。
2022年,邱建荣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了飞秒激光诱导复杂系统形成微纳结构的新机制,开创了飞秒激光三维极限制造的新技术原理。
(8)上海交通大学:超导态“分段费米面”的实验证实
上海交通大学贾金峰教授是我国凝聚态物质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研究员贾金峰教授、郑浩与麻省理工学院付亮团队合作,设计制备了拓扑绝缘体异质结体系,成功实现并观察半个世纪前的理论预测。 “分段费米面”为研究调控物理状态和构建新型拓扑超导体开辟了新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
除了这八项重大研究成果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岭、张金海等科研人员利用祝融巡视雷达揭示了火星乌托邦平原的表层层状结构,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该所宋志堂、朱敏团队研发的新原理开关器件,为高性能海量存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还入围“十大科学进展”。
2022年十大科学进展中,高校研究团队直接参与或主导的就有8项之多。 这也不例外。 事实上,大学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正是大学科研水平的体现。
今天,我们建立了许多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希望这些大学继续“在祖国的土地上写论文”,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