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4智能互联网如何重塑社会
在2009年的中国第四届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了第一颗物联网芯片——“唐芯一号”。这标志着中国在物联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核心技术。"唐芯一号"是一款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局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表示:“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无处不在。这些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们使得数以亿计各类物品实时动态管理成为可能。
中科院早已于1999年启动传感网研究,并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和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现在,该院拥有从材料到网络的一整套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日本和韩国一起,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家之一。
业内专家指出,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不仅体现在技术领先,更体现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这使得我国能够迎头赶上甚至占领信息技术领域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
江苏省委省政府接到了总理关注并要求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并迅速形成了研发安全感与产业突破先发优势。同时,无锡市也作出了部署,将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制高点,把无锡建成创新高地、新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品展示平台。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召开了首次全国高校级别的大型会议——《2011年全球智慧生活论坛》,旨在讨论如何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如何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此外,该校还将建立一个面向未来数字时代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同时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