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课堂点燃了科技梦想 您想让您的孩子了解天文地理吗 点击此处查看
点燃孩子们的科技梦想。
去年12月9日,我们空间站宇航员作为“太空老师”,为偏远太空的年轻人带来了精彩的太空讲座。
“你能看到UFO吗?”
“天和地一样蓝吗?”
“你会看到星星闪烁吗?”
“在太空中如何实现无重力的空中旋转?”
“当你把乒乓球放入太空水中时,它的浮力就消失了?”
……
航天员的耐心解答和一系列有趣生动的科普课让直播前的学生和家长大开眼界,点燃了孩子们的科技梦想。
宇宙的浩瀚总是让人充满好奇。
“天宫课堂”中的天地互动,对于培养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天工教学的成功开展,不仅彰显了国家重视青少年成长的价值取向,也彰显了国家推动科技进步的宏伟志向。
早在2017年,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课程已被列为“基础课程”,起始年级延长至小学一年级。
这一改变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中国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闻,无所不知。 同时,这句话也用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天文”和“地理”这两个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它们对人类来说就极其重要。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们日新月异。
除了科普课程、科技兴趣班,现在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也开始关注优质的科普书籍。 寒假临近,小编推荐一套新推出的科普读物。
我们认为8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有助于培养孩子在自主学习阶段的科学思维和科学体系,因为这套书的作者是由Silicon团队编写的山谷工程师。 由工程师写的有什么好处? 一起来看看这套书吧!
《了解空间》《了解地理》
1.硅谷工程师撰写,面向实践,详细讲解原理和发现过程!
我们知道,谷歌、微软等公司的工程师思维是面向实践的,发现模式、解决问题,更接近现实世界。 孩子们使用的教科书有时过于简单化,并不完全符合实际。
但在工作和实践中,你仍然要考虑所有现实因素。 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就是太阳系的运行:
但事实上,这忽略了太阳也在运动,它在银河系的旋臂上绕着星系中心运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看,太阳系的运动实际上是螺旋运动:
那么打开《理解地理:探索变化的世界》这本书,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你认为地心是在地球的中心吗?
这是我们课本上经常使用的一张图。
所以我们一直错误地认为地核就是地球的中心。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块鹅卵石放入装满水的瓶子中,将一根绳子系在瓶子上,然后绕着手指旋转。 最终,瓶子里的小石子总是会向一侧移动。
同理,地球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旋转,地核会偏向与太阳引力相反的方向,而不是在地球的中心。
这个例子很有趣,大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吧!
2.立足研究前沿和未来,从理论到应用,刷新认知!
上面《理解地理:探索变化的世界》中地心的一个小知识点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不一样的认知。 再看《理解太空:从大爆炸到行星工程》,同样是基于近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涵盖了天文学中的许多热点话题,未来感十足。
曾经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幻想——无论是在小行星上采矿、移民火星生活,甚至是完成一次时空旅行,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艺术家对火星改造不同阶段的印象
如今,地球的资源消耗是惊人的。 有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的许多金属资源可能会在60年内耗尽。 为了缓解人力资源危机,小行星采矿计划已被提上人类议程。 人类可以从小行星或者熄灭的彗星上开采矿石(小编专门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什么是“熄灭的彗星”)然后将其运回地球,或者在太空中将其用作建筑材料。
目前,技术难题正在逐步攻克,太空采矿或将成为现实。
这幅画展示了在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上进行的采矿任务
当我们跳出地球,面向星星大海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可能存在一个平行宇宙,我们可以去另一个时空去看看?
从我们传统的理解来看,时间旅行似乎是一个幻想。 但这本书给出了最新的研究:我们或许能够通过虫洞进行时空旅行。
虫洞是宇宙中连接两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可能通道。 它可以被视为穿越宇宙的快速通道,目前这仅在理论上成立。 为了实现时间旅行,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创造一个可供人类使用的虫洞。
3、梳理完整的知识谱系,打破碎片化阅读,强调完整性!
当越来越多的零散知识、碎片化阅读占据了孩子太多的时间时,你会发现孩子读了很多书却很难记住。 他们只能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01:00
《理解空间:从大爆炸到行星工程》和《理解地理:探索变化的世界》两本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书中的知识点都系统地呈现。 《认识空间》结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从宏观到微观,从认知到实践,以非常清晰的逻辑,全景再现了人类认识空间的艰辛历程。
《理解地理》对每个专题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例如,以地图为例,它不仅讲述了地图的发展历史和用途,还讲解了地图的基本要素、制图技术以及作为地图载体的地球仪。 非常全面。 让我们不仅纵向了解它的历史,还横向了解地图的各个功能模块。
4、打破静态思维,以系统、动态的视角看世界!
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在按照自己独特的规律发生着变化。
《认识地理:探索变化的世界》打破静态思维模式,从动态变化的角度解读自然,引导我们用发展的视角看待变化的世界。
无论是水圈、岩石圈,还是海洋生物圈,都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系统。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大气中的水以雨或雪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 在太阳热量的影响下,这些水蒸发成水蒸气并再次返回到大气中。 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形成云,并以降水的形式再次返回地面。
等等。
同样,平原、山地、高原也相互转化。 河流从山区或高原的山谷流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水中的泥沙逐渐沉降,河流下游最终变成平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壳板块的作用力,平原也可能上升,成为山脉或高原。
5、从认知到探索,全景再现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这套书介绍了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实践过程,很有特色。 与条目式写作方式相比,在内容选择和知识点设计上更注重知识谱系的完整性。 写作时间较近,内容更新,知识点也丰富。
我们以《理解地理:探索变化的世界》第3点中地理制图学的历史为例(因为这个小编印象最深。通常我们只知道如何购买最新的地图,但不深入研究地图学的历史。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地图浓缩了整个世界。
最古老(目前已知)的地图起源于古巴比伦文明,可追溯到公元前 2500 年。 没有纸,所以它们是在泥板上画的。 尽管早期的地图比例不准确,但它们仍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地理学》是一本出版于公元 150 年的地理专着,包含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幅地图。 托勒密在制作这些地图时使用了两种特殊技术 - 数学计算和纬度和经度线。 从那时起,他们改变了人们制作地图的方式。 从那时起,测绘艺术不断进步。
文艺复兴时期,制图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地图所呈现的信息更加多样化。 这时印刷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地图的制作成本,让地图走进了千家万户。
如今,在GPS等技术的帮助下,地图已经变得相当准确和详细,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了解世界的每个角落。
是不是很兴奋呢?
6.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专业译者翻译,并经中国科学院天文专家审定
《认识太空:从宇宙大爆炸到行星工程》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审稿(这个机构很厉害,可以自行百度搜索),天体数据和操作等知识点书中涉及的原理均经过仔细核对,并根据天文研究的新进展更新了部分内容。
同样,《理解地理:探索变化的世界》也有专家对知识点进行盘点。 译者分别具有植物学和地理学的专业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他们准确核对了书中的专业知识和专有名词,并更新了相关数据。 同时,为了便于理解,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
7.精装集,全彩印刷,环保护眼
有600多张科学实拍高清图片和专业原理图。 在排版印刷技术方面,采用16开幅大幅面、精装、双封面设计。 文字采用128g哑光铜版纸,全彩、四色印刷。
使用环保墨水,无异味,不伤害眼睛!
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最喜欢的大图画书。 对于幼儿和家长来说,这是一套让孩子了解空间地理科普的完美亲子读物!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赋。 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我一生的追求就是满足我的好奇心,也就是我的兴趣。”
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要鼓励孩子养成爱观察、爱提问、爱研究问题的习惯。 我们还应该重视孩子的问题,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自己寻找答案。
让我们从这套书开始吧!